>百科大全> 列表
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5-04-13 07:14:53
答案

认知行为疗法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七十年代趋向成熟并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的认知心理学在医疗中的应用促使了认知疗法的兴起,认知行为疗法正是从认知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中产生的。

20世纪50年代,A。埃里斯(AlbertEllis)在美国创立合理情绪治疗(RET),因为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

融合发展为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从1955年起A。埃里斯开始发表有关合理情绪治疗的文章,1962年他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及方法,出版了《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一书,至此合理情绪疗法正式登上了心理治疗的舞台。

20世纪60年代初期,A。T。贝克(Aaron T。Beck)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立了认知治疗法作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直接解决目前的问题并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和行为。

后成功地将这种疗法适用于完全不同的精神病性障碍和人群。A。T。贝克等在1979年提出认知行为治疗(CBT),主张矫正行为应与矫正认知相结合。

J。贝克(Judith Beck)是A。T。贝克的女儿,她继承并发展了其父倡用的认知治疗。

其他主要的认知行为理论家也在这一时期各自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认知行为疗法, A。拉扎鲁斯(Arnold Lazarus)在1976提出多模式治疗。

唐纳德。梅肯鲍姆(DonaldMeichenbaum)在1977年提出了认知行为疗法(CBT)认为一个人的自我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与别人的陈述一样能够影响个体的行为,认知结构是思维的组织方面,它监督和指导着想法的选择

行为的改变需要经过一些列中介过程,包括内部言语、认知结构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结果。雷米(V。C。Raimy)从1978年开始,从事认知治疗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中心――边缘"模型。

自从1977年有关认知行为治疗的预后研究首次发表以来,认知治疗已经得到大量的证实。现在,认知行为治疗不断吸取多种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而日趋完善和系统化。

坡森斯•伯恩斯和坡罗夫已经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对具有不同教育水平、收入、经历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来访者均有效。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广泛百科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