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典、木、茶。
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利润高的行业,所以徽商纷纷向这四大行业进军,大商人也大多出自这四大行业,形成徽商的支柱行业。
盐业是一种官营专卖事业,盐商是专卖商人。盐商与封建国家勾结特别紧密,官商一体共同榨取灶户的剩余劳动,并通过不合理的市场价格剥削消费者,因而较之其它的商业部门更能实现超额利润。万历《歙县志》就曾说,歙县从事盐业致富的,开始是黄氏,后来汪氏、吴氏继起,资本都是数十万以汰百万。徽商是以盐业为中坚的。
典业不属商品经营范畴,是一种高利贷资本形式。经商是非常辛苦的,典业就不同,既无风雨劳顿之苦,又无减值亏蚀之险,可谓“不劳而足”,加上典业的利润又高,遂使徽商不遗余力地从事典业经营。明万历间,河南一地徽商典铺就达213家,徽商汪箕一人,就拥有典铺数十处,江南地区的典业几乎被徽商所垄断。典当商也是徽商中的“上贾”。
木材虽为一般商品,但大的木料主要为宫廷和官府所用,大木商也领有官印,替官家采买,易致大富。如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重修乾清、坤宁二宫,徽商王天俊承办,购木16万根,乘机夹带私木,逃税3200余根,亏空国库五六万两银子。崇祯七年(1634年)工部修造皇陵,祁门木商廖廷训采购木材,诏赠“御商”。另外,徽州也是木材产区,所以徽商经营木业的人很多。
徽州是茶叶产区,清中期以前,徽州茶商主要活动于南北二线,南为广州,外销为主;北为北京,输往内蒙等非产茶区。清道光以后,上海通商口岸打开,徽州茶商为适应上海对外贸易的需要,主要经营地点开始以上海为主。道光十八(1838年),绩溪人程有相在上海创设程裕新茶号,历经7代。清末民国初期,仅绩溪人在沪开设的茶号就有33家,其中汪裕泰茶庄有6个发行所,被誉为“茶叶大王”。抗日战争以前,徽州人在沪从事茶叶经营的商号总数达数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