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任是治理之本
信任是公司管理的基础,只有信任才能培养采购的文化,只有信任才能优化出高效的流程。如果所有的业务都设定防范标准,其运行阻力和效率将会有很大折扣。
2. 顺势而为,收放得当
在国内,很多行业的回扣成风,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无法改变行业规则,强压政策反而会造成人员流失,所以需要顺势而为,借力打力,抓大放小,收放得当。
3. 明确贪污的定义
贪污的金额定义和行为定义必须明确,比如金额是固定金额还是比例金额,具体多少数字算贪污。采购的哪些行为也属于贪污,也同样需要明确,比如旅游,超标宴请,供应商给予的结款签字权等等。
4. 制度明确,清晰得体
在采购的流程体系中,责任的归属,流程的自查能力,都需要以明确和得体作为目标,切勿盲目的增加控制点,控制无法推进,而增加了内耗。
5. 技术杠杆,成本趋势类别化分析
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做好数据分析,多维度对采购的物件进行成本趋势分析,并且分析模型可以与外界的价格平台做好对接,充分了解采购在价格控制上的执行能力。
6. 明腐和暗腐并查
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度的不断健全,法律的逐渐规范,明腐会越来越少,但近些年暗腐却越来越多,比如采购联合IQC向供应商索取来料不符的维修费,甚至有空壳公司专门接单此类业务。所以跨流程的组合检验机制也同样是企业需要考虑的方面。
暗腐还有各种不以金钱交易为手段的腐败行为,这种方式举不胜举,很多跨国公司也不能完全杜绝这种现象,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有明确的大局观,从管理架构上逐渐降低这种现象的比例。
7. 流程透明,供应商参与
采用SRM系统,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的采购流程中,信息透明共享,一方面提高供应商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可以遏制采购腐败。
8. 扩大寻源的信息收集和价格收集
通过技术手段,快速收集企业的A类和B类原材料的市场价格趋势,并纳入整体的价格趋势分析体系中。
9. 监守分离
监守自盗这个词大家都理解,如果做好采购全流程的监守分离,体现责任管控的优势,财务与生产管理的参与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参与方法和参与程度每家企业会各不相同。可根据行业,行业地位,企业特点酌情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