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大全> 列表
50%氯溴异氰尿酸杀菌剂的介绍
时间:2025-04-13 09:40:30
答案

50%氯溴异氰尿酸杀菌剂的介绍:

氯溴异氰尿酸是农药领域极少数对真菌、细菌、病毒均具有防治效果的杀菌成分;•氯溴异氰尿酸对细菌性病害性,是目前对病毒病防控效果佳的药剂;•氯溴异氰尿酸对各类真菌均有杀灭效果,尤其对常规杀菌剂几乎无防治效果的弱性寄生菌效果理想,如水锈病;•氯溴异氰尿酸对藻类杀灭效果,可用于防治水体青苔等藻类,也可防治植物体表的寄生性藻类,如青苔病。

氯溴异氰尿酸杀菌机理:

• 氯溴异氰尿酸溶于水后,主要释放出次溴酸及少量次氯酸,此类物质通过破坏病菌细胞的膜结构,导致病菌细胞死亡,可快速杀灭细菌及各类真菌;•氯溴异氰尿酸终代谢产物为三嗪类及三嗪二酮类成分,这两类成分是医药领域应用广泛的抗病毒药剂,故氯溴异氰尿酸对病毒病防治效果。

氯溴异氰尿酸优势分析:

• 杀菌谱为全面,适合在多种病害混发时期,尤其是真菌、细菌混发时期使用,更适合防治病原菌复杂的地下根茎部病害;•属于触杀性杀菌剂,通过破坏病菌细胞膜结构,直接导致病菌死亡,见效速度远优于其他杀菌剂,对防治细菌性病害防治意义重大;•现有对病毒病钝化率高的药剂成分,弥补农药领域缺乏对病毒成分的缺陷;•对藻类具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即可用于水塘除藻,也可用于防治植物体表因藻类寄生导致的病害,如水锈病、青苔病等。

优势一:适合防治复合型病害

• 农田中病害发生复杂,通常是某一侵染力较强的真菌实现侵染,在植物体表造成创口后,其他真菌、细菌、弱性寄生菌再趁机通过伤口侵染,故大田中病害多是混合发作;•地上部分多是真菌、细菌性病害混发(如细菌性角斑病/霜霉病多并发),地下部分因土壤中微生物种类多样,导致根茎部病害的病菌更是复杂(镰刀菌、丝核菌、疫霉这三类有效药剂完成不同的病菌均可导致根系腐烂);•氯溴异氰尿酸是的对细菌、病毒、真菌均具有杀灭效果的成分,适合防治复合型病害。

推荐
Copyright © 2025 广泛百科网 |  琼ICP备2022020623号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