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由清朝农学家袁枚所撰写。下面是《纲鉴》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纲鉴》卷一:“农书之大略曰:以时而耕,以时而耘,以时而植,以时而稼。五谷之富,岁在斯耳。年年如是,可以无饥矣。”
译文:
《纲鉴》卷一:“农业的基本原则是:按时耕种、及时除草、适时播种、及时收割。只要这样做,五谷丰收、百姓不饥,年年如此,便可以永远不饥荒。”
原文:
《纲鉴》卷二:“庄稼草木,皆有生长极盛之时,谓之高秋。高秋之后,而后农功始成。是以尝试稼种,必待秋霜既降,而后播种。待春时气候稍暖,而后耕作。春秋二季耕作,秋收春耕,农家之事尽矣。”
译文:
《纲鉴》卷二:“庄稼草木都有最旺盛的生长期,称之为高秋。高秋之后,农业工作才开始。因此,要试种庄稼,必须等待秋霜降临后再播种。等到春季气温稍暖,才可以耕作。春秋两季进行耕作,秋季收割,春季耕种,农业工作就完成了。”
原文:
《纲鉴》卷三:“种地之道,惟有勤耕。勤而不惰,则粮食丰饶;惰而不勤,则荒芜不生。古人有言:‘千日之稼,于勤乎其和。’”
译文:
《纲鉴》卷三:“种田的方法,只有勤奋耕作。勤奋而不懒惰,粮食就会丰收;懒惰而不勤奋,田地就会荒凉不生。古人有言:‘千日的庄稼,靠勤奋而收成。’”
以上是《纲鉴》的部分原文和译文,这部农业百科全书以简洁明了的文字阐述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