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三传”是中国大陆一种教育现象,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政治上的纠正与改造,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简单化、极端化表现。其“四课”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近代史、自然科学,而“三传”则包括“传帮带”、募捐、劳动。
“四课”强调对于知识和教育的重要性,但过于强调了政治上的正确性,所选教材也大多是政治或军事方面的内容,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重要性。同时,“四课”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一种极端的形式,如组织群众集体学习,对不同意见的“反动学术权威”进行批判等,严重损害了知识分子的声誉和创造性。
“三传”则是在“四支部队”(军队、政府、工厂、学校)的组织下,针对普通群众在文化教育方面缺乏的问题进行教育和宣传。其中,募捐是指为革命运动筹集资金,劳动则表示要推广普及劳动,并强化劳动纪律。而“传帮带”则是要求知识分子采用一些行动来帮助不懂得读写的人学会读写,有文化的人要教育没有文化的人,以期扩大文化传播的范围。
总之,“四课三传”这个词源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政治运动,通过对知识分子和普通大众的教育改造来推动政治宣传,其在实践中所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和弊端也引起了广泛的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