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知识点: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有大气、水和生物;引起外力地质作用的能源有太阳热能、重力能和日月引力能。
2.将今论古: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地质作用去推测过去,类比过去,认识过去。(莱伊尔)
3.地球的外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4.地质构造: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力作用下所产生变形与变位的产物。
5.地层:一定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层状岩石。
6.岩层:两层面所夹的岩性均一的一套岩体。(由两个平行或近于平行的界面限制的岩性
基本一致的层状岩石。)
7.克拉克值(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
8.矿物:自然产出的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化学成分一定,可
用化学式表达。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9.晶体: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10.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11.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12.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的能力。
13.断口: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断开时形成的断裂面。
14.色率: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百分含量。
15.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16.岩浆作用:岩浆的发育,运动及其固结成岩的作用;分为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喷出作用:岩浆喷出地表的作用。有气体,液体,固体三类;气体以水蒸气为主,其次为二氧化碳,硫化物,硫及少量的一氧化碳,氢气,氯化氢,氨气,氯化氨等。
侵入作用: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而未到达地表的作用。
17.岩浆:地下形成的,含有大量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18.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21.火山岩包括火山碎屑岩、熔岩。
22.同化作用:岩浆熔解围岩,将围岩改变成为岩浆的一部分的作用。岩浆温度高,规模大,
且围岩属于较低熔点的岩石,同化作用就易于发生。
23.混染作用:岩浆因同化围岩而改变自己原有的成分的作用。
24.结晶分异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按矿物熔点的高低可依次结晶出不同成分的矿物,并依
次形成不同各类的岩石的作用。
25.部分熔融(分融):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条件下熔出不同成分的熔融体,易熔成分先熔
化,难熔成分后熔化,温度升高相当程度后,岩石完全熔化,熔融物成分从酸性向基性发展,这种分级熔化的现象称为分融(部分熔融)。
26.似斑状结构:在火成岩结构中,如基质为显晶质,且基质成分与斑晶成分相同。
27.斑状结构:在火成岩结构中,若基质为隐晶质或非晶质者。
28.岩墙(岩脉):岩浆沿的裂缝挤入后冷凝形成的脉状岩体。
29.岩床:岩浆沿围岩的空隙挤入后冷凝形成的板状岩体。
30.地热增温率(地温梯度):常温层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所增加的度数。
31.沉积岩: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成的岩石。
32.沉积相: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33.胶结物:化学成因的充填于碎屑颗粒孔隙中的沉淀物。
34.胶结作用:胶结物充填到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之中使沉积物胶结变硬的作用。
35.压固作用:由于上覆沉积物的重量使沉积物孔隙变小,而且水分挤出变硬的作用。
36.成岩作用:使松散的沉积物变成坚硬的沉积岩的作用。
37.外力地质作用的因素:大气,水,生物。
38.科里奥利效应: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而发生偏转,在北半球向
右,在南半球向左,这种效应称科里奥利效应。
39.风化作用:在外因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或化学分解,变为松散的碎屑及土壤的作用。
40.差异风化:抵抗风化能力不一致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地表,
抗风化弱的岩石凹入的现象。
41.球状分化:岩块边缘和隅角从多方向受温度及水溶液等因素作用最先破坏,棱角逐渐消失,变成球形或椭圆形。
42.剥蚀作用:在外因作用下,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蚀的作用。
43.圆度:碎屑颗粒棱角的磨损程度称为圆度。
44.层理:由于岩性在沉积方向上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层状构造;有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
交错层理:层理中各层纹相互交错的层理。
平行层理:层理中各层纹相互平行的层理。
45.底砾岩:在假整合接触关系中,在剥蚀面凹下部位堆积的来源于下伏岩层的砾岩。
46.火山碎屑岩:由各种火山碎屑物堆积并固结而成的岩石。
47.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上处于固体状态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
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与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引起变质的因素有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48.化石:埋藏在岩层中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
征明显,数量多,分布广泛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
49.变晶结构: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形成的结构。表现为矿物形成,长大且晶粒相互紧密嵌合。
50.变余结构:变质程度不深时残留的原岩结构。
51.片理:岩石中片状或长条状矿物连续而平行排列,形成平行、密集而平坦的纹理。
52.正变质岩:由火成岩变质而成的岩石。
53.副变质岩:由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岩石。
54.变质矿物:某些由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常具有的特性矿物。
55.基体:混合岩中的一部分变质岩。
56.脉体:混合岩中一部分从外来的熔体或热液中沉淀的物质。
57.绝对地质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时间。
58.相对年代: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