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婚姻风俗,下面列举了一些云南民族的婚姻风俗:
布朗族:他们的婚典要举行2至3次。第1次在定亲之后,姑娘被接到男方家行拴线礼仪式,此后新郎、新娘各回各家,尽管新郎每夜必宿老丈人家,但白天仍然回到自己家中,直到举行了第二次婚礼,新娘才正式嫁到夫家去当儿媳妇。第三次的婚典往往办在婴儿出生之后,这次一定要杀猪宰牛喝喜酒,招待全村寨的亲朋好友。
摩梭人:他们保留着最古老的婚俗——阿注婚。阿注婚实际上是男子晚上到女方家住宿,天明即离开,亦称为走婚。
白族:白族姑娘出嫁时,全村人都要去掐新娘子的脸蛋,以示祝福。掐得越狠,表明对新人祝福越深。
爱尼人:爱尼青年男女享有充分的社交自由,每个村寨都有专供青年们聚会和谈情说爱的“公房”。未婚男女夜晚可以到“公房”里唱歌、跳舞、玩乐、相互倾诉爱意。
满族:满族人的婚礼上,男方家备喜轿彩车,新郎骑马前往迎接新娘。新娘未下轿时,新郎于院内要连射三箭。
彝族:有一种定情信物是“西卡”,即一种樱桃树小木棒。他们会将男女的生肖和婚配日期刻在木棒上面,寓意定情。在结婚当天,女方需要准备好一根红线,将红线与小木棒相连接,一起送入新房。经过这个仪式之后,男女双方就算合法夫妻了,这个木棒也是珍藏一生的信物。
此外,云南还有一些独特的恋爱场所和情书形式。比如楚雄彝族的“姑娘房”,是青年男女谈恋爱的特定场所;而傈僳族的“来苏”,则是一种古老的情书形式,通过特定的物品组合传递爱意。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婚姻风俗只是云南众多民族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传统和习俗,这些习俗往往反映了他们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参与和了解这些习俗时,应尊重并遵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