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阶段是在明朝,由于元末战乱导致汉中人口大量损失,土地荒芜。为了恢复汉中的人口和经济,明朝政府在成化年间官方安置了大量的“荆襄流民”。这些流民主要来自湖北、安徽一带,以及河南、山东等地。
第二个阶段是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这个阶段的移民活动持续了近100年。由于明末的战乱,汉中的人口再次锐减,而湖北、湖南等地的人口则相对密集。因此,许多人开始自发地向汉水中上游迁移,这一举动最初被官方禁止,但后来得到了官方的组织和支持。这一次移民主要来自湖北中部的江汉平原、鄂东南地区、湖南中北部地区,同时还有大量的四川人。在清朝时期,由于四川已经经历了多年的“湖广填四川”人口迁移,人口迅速膨胀,因此也有一部分人开始向四川周边地区迁移,其中包括汉中。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可以查阅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官网发布的地方志、汉中市档案馆发布的汉中档案等信息,获取更多有关汉中移民历史的内容。